澳门威尼斯人娱乐场-Venetian Macao Casino(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在各国媒体的文章中,“星光黯淡”,“虎头蛇尾”,“奖项爆冷”成为近年来威尼斯电影节的标签,虽有些苛刻,倒也算贴切。譬如刚刚抱得金狮的《来自远方》,冷得连嘘声都听不到了。自2012年阿尔贝托巴贝拉接手威尼斯以来,面对日渐衰落的人气,这位卷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主席,能够抓住的救命稻草并不多,数来数去也就两件:好莱坞出品与电影交易市场。这两把刷子与威尼斯数十年来强调的艺术性并不相称,硬要绑定反而让参与者和旁观者有种割裂感,红毯上是一票美国明星,获奖的却是另一拨人。毕竟曾是安东尼奥尼和费里尼的主场,挖掘过黑泽明、侯孝贤等世界级大师的老牌电影节、对风格探索的鼓励,对异域文化的挖掘,对艺术表现的推崇,让威尼斯的骨子里沿袭了意大利人于文艺复兴后的执着和迷恋。然而,毕竟遭到5月份戛纳的直接压制,一年内最优秀的大师力作已被筛选了一遍,威尼斯只能在那些还不够顶级的名导和来不及做后期的影片中选择。强烈风格化的电影更容易收获追捧,譬如今年“鬼才编剧”考夫曼的动画片《失常》,居然就拿了评审团大奖。
威尼斯的评委们依然秉承着“艺术至上”的宗旨,68届是索科洛夫的《浮士德》,70届是本土纪录片《罗马环城高速》,去年则是瑞典导演罗伊安德森《寒枝雀静》荣登金狮。由大牌明星参与的美国独立电影,以及作为欧洲主流艺术片代表的法国制作,在威尼斯常常是陪跑,这种“吝啬”的状况近5年来愈加明显,夹杂着昆丁塔伦蒂诺讨好“前女友”科波拉,把金狮奖强送《在某处》的“丑闻”,以及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大师》因评审翻脸而败给《圣殇》的尴尬事件,艺术之名似乎成了少数人的盛宴,而大部分旁观者一脸茫然。这种趋势也让威尼斯的气质愈加“高冷”,愈加难以捉摸。不甘心过于小众的导演,反而会考虑前往柏林和戛纳,毕竟评奖趋势的相对稳定,对于创作者来说也是种引导。
今年的入围者阵容,比戛纳还是低了一个档次,甚至于被调侃“还不如几位评委有名”,手拿金狮的委内瑞拉导演不忘致敬侯孝贤,可大家还是记不住他的名字,两部获大奖的南美电影,依然很遥远。回想起马克穆勒时代,他过多的商业操作(譬如招揽好莱坞大片,设立3D电影单元,招商建造新电影宫,讨好华语电影等)虽然伴随着质疑,但也带来实实在在的赞助,颇高的媒体关注度和人气;而到了巴贝拉时代,倒是简化得清净、纯粹、像《寒枝雀静》的取景一般冷僻,可这份任性,也是要付出代价“曲高和寡”的涵义就是,“外人看不懂了,自个儿玩儿去吧”。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威尼斯电影节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电影交易市场,仅有个俱乐部性质的联谊机构,而非真正能够谈成生意的商务平台。目前三大电影节中,戛纳的电影市场最为成熟,全球影响力和交易量互为推动,地下二层每天谈成的版权交易,某种程度比地面上的红毯秀更有意义。柏林则占了2月开幕的“先机”,也在大力发展自己作为欧洲电影交易市场的潜力。可是到了9月份,一年中剩下的未交易新片已经不多了,不仅卖家稀少,买家手中的配额也常常用完,既然丽都岛为国际发行商留下的选择屈指可数,他们与其在展台后无所收获,还不如早早打包另谋出路呢。
巴贝拉上台后,欲迎还羞的威尼斯终于想通了,真正着手打造自己的交易市场挖来了法国人帕斯卡迪奥特来效仿戛纳,通过老买家的关系网建立稳定的合作意向,视频资料库的积累,新片特别放映,在线平台的搭建,实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经过3年的运作,威尼斯的交易市场只能说是初具规模,在巴贝拉口中,超过1000的注册展商,赶着多伦多开幕前结束的交易市场,完全能称之为“胜利闭幕”了,至于真正的成交量,那还得看当年的整体形势,本土片商就算想追好莱坞新片,也得看市场容量下菜。
其实,威尼斯无时无刻不在羡慕戛纳的长袖善舞,有意拉拢了好莱坞新片首映,大牌明星对人气的提振明显,看看今年上半场的热度就一目了然强尼戴普简直要被疯狂的媒体和粉丝们绑架了!尤其是前两年《地心引力》和《鸟人》作为开幕片的口碑爆棚,他们之后的奥斯卡横扫,的确彰显了威尼斯选片人的眼光。然而,它们对于威尼斯本身并没有多大的促进,那些海报上印着金狮图案的艺术电影,通常要排到来年春天后才能在欧洲和北美上映,那时人们可都去关注柏林和奥斯卡了。
更何况,今年的开幕片《绝命海拔》哑了火,杰克吉伦哈尔也救不了场,《丹麦女孩》、《聚焦》和《黑色弥撒》这三部“明星片”聚完了第一波人气,剧组成员随即赶往多伦多,那里还有更热门的《火星救援》,想要娱乐效果就得接受民众的“势利”。纵然威尼斯抢到了这些影片“世界首映”的卖点,但仅仅相隔几天的红毯,对于多伦多的观众反而拉高了期待值,便宜了在那边“守株待兔”的媒体和片商。至于9月10日后被冷落的威尼斯,景色依旧,门庭稀落,只能靠12日的颁奖来挽回一丝关注。
交通不便,恐怕是威尼斯的红毯现场和观影人气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圣马可广场熙熙攘攘的游客人群相比,威尼斯电影宫所处的丽都岛几乎算是个僻静的角落,这里虽有数家知名大酒店,但在电影宫10分钟路程外,则完全像是个欧洲人度假的小村落。悠闲的本地居民并不把电影节放在心上,那些匆匆赶来的国外记者们擦肩而过,一头扎到电影宫里,无需与他们打交道。许多剧组住在主岛上古色古香的酒店里,奢侈品牌的派对也常选择那些洛可可风格的水边旧宅,明星们通常只在作品首映的当晚,才匆匆坐着快艇赶到丽都岛。电影宫后面的小码头,是他们与媒体接触的第一站,红毯、首映、发布会、一时间的热闹,其实都远离传统的威尼斯景区。想要目睹这一切,影迷们得不辞辛苦地从圣马可坐船到丽都岛,提前赶到电影宫还老被保安拦在了红毯外,只能找门口的金狮塑像和海报自娱自乐了。